打开招聘软件,刷到“985院校优先”的岗位要求时,很多人会默认名牌大学毕业生手握就业“通行证”。可现实是,越来越多985毕业生在求职季陷入迷茫,甚至遭遇“投出百份简历,只收到寥寥几个面试邀约”的困境。
985学历,早已不是就业的“免死金牌”。
去年秋招期间,某985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小林,曾以为自己能轻松拿到大厂offer。他绩点3.7,还在实验室参与过项目,可投出的20多家企业里,只有3家给了面试机会,最终全部止步二面。“面试官问的问题很具体,比如如何优化百万级数据的查询效率,我在学校学的理论根本不够用。”小林的经历并非个例,某求职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985毕业生简历投递成功率较2021年下降了12%,不少学生感叹“学历优势正在被能力短板抵消”。
985毕业生求职难,难在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的错配。
现在企业招人不再只看学历,更看重“即插即用”的能力。比如互联网公司招产品经理,会要求候选人有用户调研、需求分析的实战经验;车企招研发岗,需要求职者熟悉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可部分985学生仍抱着“学历至上”的心态,大学四年只顾刷绩点,没参与过实习,也没掌握过硬技能,毕业时自然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还有些985毕业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误区。
他们看不上中小公司的岗位,觉得“屈才”;面对大厂的高薪岗位,又因能力不足被淘汰。某HR透露,曾遇到过一位985毕业生,求职时要求月薪不低于2万,却连基础的Excel数据透视表都不会做。“不是我们歧视学历,而是求职者的预期与能力严重不符。”
不过,985毕业生求职难,也折射出就业市场的变化。
随着高校扩招,985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4年全国985高校毕业生超60万人,较5年前增长近30%。与此同时,部分行业进入调整期,岗位供给增速放缓,竞争自然愈发激烈。但这并不意味着985毕业生没有机会,那些提前规划、注重能力提升的学生,依然能找到理想工作。
比如某985高校金融专业的小周,大二就开始在银行实习,大三进入券商做行业研究,毕业时拿到了三家头部机构的offer。她的经验很简单:“别把学历当资本,多去实践中积累经验,比单纯靠名校光环更有用。”
学历是敲门砖,但不是终点站。
985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是学历贬值,而是就业逻辑变了——企业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而非只顶着名校头衔的“空壳子”。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与其纠结学历是否够用,不如尽早明确职业方向,通过实习、项目实践提升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中站稳脚跟。毕竟,真正的竞争力,永远藏在学历背后的实力里。
小股神配资,广升网配资,杜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