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顶级板栗,哪种最好吃?
图片
板栗在华夏扎根超三千年,《诗经》“隰有苌楚”记的便是它。
古时穷人靠它果腹,富人用它熬糖,一颗果子分着人间冷暖。
燕山、秦岭一带是板栗之乡,北魏《齐民要术》载过它的栽种法。
慈禧西逃时,农户递的热栗救过急;寻常日子里,
北方山民秋收挎筐打栗,刺球落地炸开,声响比哭嚎实在。
老辈认炭火炒栗香,说那味里有饥荒年嚼栗壳的劲,这滋味,比城里的糖炒栗子更沉。
今天,跟诸位聊聊中国最好吃的板栗……
图片
确山板栗
河南确山县的“金疙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它扎根本土三千年,《诗经》里“树之溱栗”的“溱”就是确山溱头河。
老辈人说“十月板栗笑哈哈”,农历十月栗子最甜,油亮饱满,涩皮一捏就掉,
咬开是糯甜的香,比糖炒栗子还得劲!
这儿的板栗炖鸡是绝活,
鸡油裹着栗香,汤里浮着金黄栗子,入口绵密,连骨头都浸着甜。
如今,千年古栗林成了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栗子不仅是吃食,更是刻进山民骨子里的乡愁。
图片
集安板栗
吉林“小江南”的千年馈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这栗子皮薄如纸,肉质细腻似蜜,甜软得能抿化在舌尖。
高句丽壁画里的仕女捧过它,唐时“辽东栗”贡品从鸭绿江古道漂进长安,如今仍带着北纬41°的甘甜。
集安人管它叫“肾之果”,老中医拿它配黄芪熬“三宝粥”,
主妇们用栗壳煮水调天然漱口水,柴火铁锅炒的糖炒栗子,
刚出锅时裹着麦芽糖衣,咬开是焦糖与坚果的交响,香得能飘十里。
这栗子不挑做法,
生食脆甜,炒食香糯,煮食绵软,磨粉能做糕点糖果。
图片
苏州西山板栗
产自吴中区金庭镇,唐代便成“五果”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九家种”因“十家倒有九家种”得名,肉质细糯如金砂。
秋分后枝头“小刺猬”开裂,竹竿轻敲便“噗噗”落果,
村民围坐剥壳,褐皮褪去露金黄仁,甜香漫村。
上市在9月中秋前后,一级果每斤44颗,皮薄易剥,生食脆甜,熟食糯香。
经典吃法有糖炒栗子“油光锃亮”,板栗烧鸡“鸡嫩栗酥”,
更配鸡头米、桂花熬糖水,甜糯中带山野清气。
老底子说“白露吃栗,秋膘不腻”,这口甜糯,是太湖边最朴素的秋日仪式感。
图片
天津板栗
蓟县小港的“红油皮栗子”最是出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它打战国起就是“燕赵珍果”,《诗经》里“东门之栗”的记载,
到《蓟县志》里“皇室贡品”的荣耀,这颗“东方黑珍珠”早刻进天津人的骨血里。
九月金秋,街头糖炒栗子摊前总排长龙。
刚出锅的栗子,外壳油亮如琥珀,轻轻一捏“咔啦”裂开,果肉金黄软糯,甜得“倍儿正宗”。
老天津人爱拿它烧鸡、炖肉,或是裹进桂顺斋的月饼里,
一口下去,暖意从舌尖直窜到心尖,
这哪是吃食,分明是秋冬的“暖手宝”和“家的味道”。
图片
燕山板栗
北京与河北交界燕山山脉的特产,有2000多年种植史,
春秋《诗经》、清代《本草纲目》均有记载,乾隆曾赞“天下美味”。
其皮薄如纸,肉色金黄,甜糯赛蜜,9月中旬至11月初分批上市,早熟品种“燕山早丰”9月可尝鲜。
这“铁杆庄稼”不仅是皇家贡品,更藏着百姓智慧,
生吃补肾,熟食健脾,糖炒后外脆内绵,连壳带皮都能入药。
如今,它仍是宽城、迁西等地农民的“致富果”,连日本客商都点名要这口“燕山香”。
图片
丹东板栗
明末清初就扎根这片丘陵地。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个大、色白、甜糯,含淀粉50%、蛋白质10%,
《本草纲目》都夸它“补肾强腰”,当地人管它叫“肾之果”。
九月上市,街边糖炒栗子锅“噼啪”响,黑砂裹着糖衣,栗子剥开“溜光儿”的,
甜得直咂嘴,老辈子说“吃栗子补身子,赛过吃人参”。
这栗子不只零食,炖鸡、做糕都是一绝。
板栗炖鸡,鸡肉酥烂,栗子吸饱肉香,粉糯甘甜;板栗糕用糯米粉和牛奶蒸,Q弹软糯,甜而不腻。
丹东人逢年过节总爱拎两斤栗子当礼物,图个“栗栗(利利)顺遂”的好彩头。
如今,丹东板栗还漂洋过海,占日本市场三成,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栗”。
图片
罗田板栗
湖北罗田县的“刺球里蹦出的金果”。
春秋战国时楚人已栽,明清《罗田县志》载其“为湖广主要果类”。
如今“栗子坳”地名仍在,1988年美专家称其“板栗基因库”,
品种多达17个,如“九月寒”“桂花香”,粉糯甜糯兼具,含糖量18.5%,
9月下旬至10月上市。
罗田人开口必提板栗,“黑糊黑”是方言里的“多得很”。
这口千年厚味,从楚地战火中走来,如今仍在大别山南的烟火里续写新章。
图片
京东板栗
特指北京以东燕山山脉的河北迁西、兴隆等地产的“干果之王”。
迁西板栗已有2000多年栽培史,宋朝时就是皇家贡品,
1995年迁西被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当地人管糖炒栗子叫“灌香糖”,
老北京有诗云:“寒火三更灯半火,门前高喊灌香糖”。
这栗子皮薄如纸,果仁米黄,生吃脆甜,熟食软糯,含糖量高达20%,还富含维生素C和钾。
每年9月上市,最经典吃法是糖炒,
用麦芽糖裹着炒砂翻滚,香甜不粘手,比工业石蜡炒的更健康。
迁西老农说:“咱这栗子,甜到心坎里,比蜜枣还润!”
图片
宽城板栗
河北宽城“铁杆庄稼”,3000年种植史入《史记》。
2023年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十月上市,褐红油亮,剥壳见米黄果仁,生食脆甜似蜜,熟食软糯绵香,
糖炒栗子“焦香裹甜”,炖鸡时“栗香浸肉”。
当地人婚嫁摆“早立子”(谐音“枣栗子”),端午粽、中秋饼必加栗,康熙曾赞“天下美味”。
如今百年古栗园成景,年产板栗远销海外,
一口栗,半部农耕史,甜到心坎里。
图片
莒南板栗
山东临沂莒南县的“糯香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西汉时已栽植,洙边镇有700年“栗王”,年产数十斤。
个大皮薄,果肉嫩黄如蜜,甜糯赛过糖瓜,秋分前后上市,街头糖炒栗子香飘半里。
当地人讲究“栗不离三”,吃三颗正合适。
做法多样:糖炒、炖鸡、烧排骨,最绝是板栗小米糊,米香栗甜黏糊糊,喝一口暖到心尖。
这栗子不仅好吃,还补气血、养脾胃,
老祖宗传下来的“干果之王”,当真不是虚名!
图片
板栗在火中裂开,像无数个秋天在爆响。
人们围拢过来,掰开坚硬的外壳,露出金黄的果仁。
热气腾腾中,甜糯的味道填满了口腔,也填满了那些说不清的缺口。
这一刻,三千年的滋味还在舌尖上活着。
你尝一口,就懂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小股神配资,广升网配资,杜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